金粟菩萨,民间尊为送子娘娘,实为求子之神C神。古人称女性祖先为高C,因此C神亦称为高C神。据《风俗通义》载,夏人祖先女娲祷告天神“祈而为媒,因置婚姻”(即祈求天神允许她为天下男女做媒,让她们婚配成夫妻繁衍子孙),故也称高C神为媒神。
远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每年仲春玄鸟(燕子)飞临之日,殷人即用牛、羊、豕三牲(即太牢规格)祭祀高C神。天子亲自前往,后妃率领九嫔侍从,将弓矢等置于高C神前祈求生子。此后周人、秦人亦对C神虔诚信奉,郊C(其祠在郊外,故曰“郊C”)不绝。至唐代,金粟山巅始建高C祠,因“祷者辄应”(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阳所著《富平县志》中语),当地民众遂称金粟山为菩萨山,并形成六月庙会,迄今香火犹盛耳。
受山之灵异故然,繁茂怒拔于祠上峭崖中的两棵抱玉树,其一竟以女身示相,一双丰乳时有乳汁流出,似欲哺育底下两株幼树。
洞门上方嵌一石刻匾额,所镌“锡胤洞”三字,是明代无名氏题写(一说为崇祯皇帝御书,待考)。“锡”是菩萨或僧人所持锡杖(亦称禅杖)的简称,这里作为菩萨或佛门的代称,“胤”指后代、子孙。故“锡胤”就是石匾一旁小字批注的“祁婴(求子)感应,保嗣(后代)永延”之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