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金来文 |
联系电话: |
0913-821 9333 189 9231 6658 |
|
 |
邮 箱: |
1691055382@QQ.com |
办公地址: |
富平县陵园路东段(温泉中学西邻) |
景区地址: |
富平县美原镇金粟村北 | | |
 |
|
 |
|
发布时间 2009-06-02 |
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效4─8元,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能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旅游产业的行业关联度可见一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地均依靠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市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努力建设特色旅游名市”的目标,为富平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带来了生机。 一、充分把握优势,增强发展信心 优势决定潜力,潜力孕育活力。富平作为旅游产业后发地区,必须充分认识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切实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实际情况来看,富平发展旅游产业条件优越,主要得益于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富平处于西安、铜川、咸阳、渭南四个大中城市的交接处,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距西安和咸阳机场各约60公里,处于西安1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咸铜、西韩等4条铁路及西禹高速、210国道、106省道穿境而过,南边靠接航空基地阎良,交通便捷迅速。二是资源优势。富平建立县置已有2440余年历史,境内历史文物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0处,是全省的文物大县之一。境内有史称“渭北小华山”的金粟山省级森林公园、名人墓葬、望湖楼、唐代宝塔、金代铁佛等多处文物古迹,唐王朝20座皇陵有18座分布在关中,其中富平就有5座,系全国唐陵数目最多的县份。富平墨玉驰名中外,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系富平墨玉所制。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有“奶山羊之乡”和“中国柿乡”之称,以马家坡柿子园为主的生态旅游初显规模。三是人文优势。富平历史上人才辈出,秦有名将王翦,唐有大将李光弼,近代有爱国将领胡景翼,当代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文化底蕴深厚,老庙老鼓曾多次代表国家赴国外演出,深得外国朋友喜欢;富平独有的阿宫腔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艺村有“世界陶艺之都”之称,习仲勋陵园被授予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书法之乡”申报成功等,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基础优势。近年来,以建城、修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富尔大酒店、宣教中心、南韩花园小区、新体育场、新华大厦等一批重点建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承办了世界陶艺期刊主编论坛年会、全国门球锦标赛暨世界门球锦标赛选拔赛、全国第二届柿生产和科研进展研讨会暨柿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县乡骨干道路通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全县共有旅游宾馆饭店5家,其中星级2家,基本能够满足游客接待需求,具有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 这些优势的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潜力,只有把优势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有效地进行转化利用,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这是富平加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以这些优势为基点,切实增强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加大开发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明确方向和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富平而言,旅游作为一项产业才刚刚起步,必须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和条件,突出重点,做足特色文章,坚持错位推进,理清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结合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及现状,富平旅游业在发展方向上要着力塑造三大品牌:以陶艺博物馆群和陶艺学院的建设为重点,做大富平陶艺人文旅游品牌,构建世界“陶艺之都”;以金粟山开发为重点,建成富平金粟山森林生态旅游小区;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习仲勋陵园、历史名人及书画展厅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突出一个中心(县城),依托三条线路(渭北旅游环线、210国道、106省道),强化两大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队伍),把握四大方向(文物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八大景点(唐定陵、铁佛寺、王翦墓、陶艺村、习老陵园、八路军抗日誓师纪念地、金粟山、天成园),使全县旅游景区(点)呈交叉网状型发展,形成集休闲度假、文化创作、生态观光、农家游乐、人文访古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 三、强化措施,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特色,着力在强化基础工作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诚信经营是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切实加大行业管理和服务配套力度,突出“四抓”:一要抓规划。要加强与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省市旅游线路的总体布局之中,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聘请专家,对富平旅游产业进行多方论证,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编制富平旅游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详规,规范产业发展。二要抓队伍。要着眼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对导游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使他们熟悉景区景点的知识和富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有计划地组织旅游管理人员到著名景区、大专院校考察学习,提升旅游业管理层次。三要抓环境。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文物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旅游开发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进行;加强旅游市场检查整治,严格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推进产业依法依规经营,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四要抓服务。充分发挥旅游社团和协会组织在组团旅游、产品推介、业务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加快行业服务标准建设。积极推进景区评级、饭店评星、企业创优、标准化建设、质量体系认证、旅游信息化建设等,使旅游业在“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线路突破。要立足大旅游发展格局,本着资源组合、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大横向联合,与周边市县达成发展旅游产业协议,依托渭南东部环线游,把“圣佛寺塔――王翦墓旅游线路和蒲城旅游线路接通,元陵――铁佛寺旅游线路和耀县药王山旅游线路连通,永陵――献陵陪葬墓群线路和西安、三原环线游”联结起来,开放旅游市场,形成依托大环线旅游发展的产业格局。结合县内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开通“陶艺村――金粟山――薛镇烈士陵园――马家坡――定陵――习仲勋纪念馆――县博物馆”一日游线路。 三是特色取胜。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彰显活力。富平作为旅游后发地区,必须树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打好“四张牌”:其一,文化牌。①陶艺。“陶艺村”这一品牌在国际陶艺界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多次国际性的陶艺界会议都在陶艺村举办。目前,县委、县政府已将陶艺村发展定位于陶艺文化产业园,打好“陶艺牌”,是富平发展入境游的主要切入点。要立足打造“世界陶艺之都”,加快陶艺学院、陶艺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同陶艺行业组织的合作、联系和交流,努力打造集教育、制陶、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佳地,提升品牌影响力。②节会。依托富尔大酒店、宣教中心、新体育场等资源,探索以会议旅游、体育旅游等为主的新型旅游方式,积极承办各类大型会议和活动,拉动域内消费。③艺术。阿宫腔是富平独有的剧种,老庙老鼓弛名中外,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在各主要景点设立专场进行演出,使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提高旅游品位。宫里石刻历史悠久,中外弛名,可借宫里镇石刻产业发展基础,在宫里镇建立石刻旅游一条街,合理进行规划,吸收全镇石刻加工企业参与,打造集石刻加工、旅游、销售与一体的石刻旅游之乡。其二,产业牌。①柿子。紧紧围绕“中国柿乡”这一美誉,抢抓柿子产业发展机遇,打响柿文化品牌,让柿子产业、柿文化、柿园生态游有机结合,吸引游客到富平游柿园、观柿景、食柿饼、品柿茶,用特色吸引游客、留住游客。②天成园。立足天成园这一品牌优势,辐射带动吕村塬突出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吸引阎良、西安等周边县市游客到这里进行消费。③奶山羊。发挥全国奶山羊基地县优势,以王寮双扬示范村为核心,加大奶山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羊奶系列产品销售市场,吸引游客来这里进行参观。其三,历史牌。①文物。富平老县城建于元末明初,是全国至今惟一的一处高阜上修建的斩城,县城内主要有文庙、城隍庙、关帝庙、望湖楼、图书馆、魁星楼等文物,建议县上对老城旅游开发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力争得到省市的支持。觅子乡的铁佛建于金代,紧邻210国道,可发挥这一便利条件,打通铁佛寺与210国道的道路,在国道旁树立醒目标志牌,介绍铁佛寺的历史,吸引过往游客参观。在王翦墓所在地,可在主要交通位置设立“秦大将王翦故乡――到贤镇”标志牌进行宣传,吸引游客,等等。②红色游。以习老陵园、习仲勋纪念馆、薛镇烈士陵园、胡景翼将军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加快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其四,自然牌。以金粟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为重点,不断加快景点绿化、游乐设施、文物修葺等的建设,打造城市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四是宣传造势。广阔的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富平旅游网,在醒目位置设立“习老故里――中国富平”背景,政务网内容中建立“中国柿乡”、“奶山羊之乡”等栏目,充实相关内容,大力宣传推介富平特色。紧紧抓住新闻媒体和旅行社两个渠道,把立足点和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加强与西安、阎良、咸阳、铜川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上,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形成社会各方联合办旅游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协会,加强同全国各地旅游界、新闻界、交通部门等的联系,及时交流相关旅游信息,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形成跨市、跨省际的旅游行业大联合。 五是基础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做足文章。一要制订优惠政策。在旅游业发展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资本和旅游促销专项资金,将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景点改造项目纳入重点工程和项目计划,优先予以安排。认真落实省上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制定出台符合富平旅游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二要灵活开发方式。坚持“谁投资、推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探索景区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格局,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景区建设步伐。三要强化招商引资。研究国家政策和扶持方向,抓紧论证,精心包装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夯实工作责任,集中力量在中省计划、文物、旅游等部门跑项目、争资金,力争更多的旅游项目纳入中省计划盘子,推进旅游产业大开发,大发展。 |
 |
[文章评论(0)]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
|
|
| |